投资的行为基石

投资与投机

格雷厄姆在《证券分析》中定义过投资与投机的差别:“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在《聪明的投资者》中,格雷厄姆对这一话题提供了一些新的见解:“投机者的主要兴趣在于预测市场波动,并从中获利;投资者的主要兴趣在于按合适的价格购买并持有合适的证券。”

作为一个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资产所含的稳定价值。一个最不容易或者最小幅度受到意外扰动的资产,才是好资产。对投资者来说成功的关键是理解资产价值和衡量的某种普适规律

投资和投机并没有对错之分。投资需要厚积薄发,投机需要敏锐的直觉。一个贵在领悟不变的东西,一个贵在善于捕捉变化。

投机并不适合普通人。捕捉市场的波动不是普通人能够掌握的。

投资是个艰苦的过程。从最基本的财务知识的掌握,到企业经营规律的认识,到客观与主观偏离的影响,到市场定价机制的复杂性。投资者还需要战胜贪婪和恐惧。始终保持理性的存在,并且运用这些知识,才是成功的关键。

赌徒倾向于获得即时的回报而不是延时的回报。赌博可以马上带来结果,而一笔严肃的投资行为却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知道最终的结果。

所有的价值投资者都遵循几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从企业视角看投资

从企业经营的基本面情况来看待股票和股市,认识价值的来源,是价值投资基本的立足点。在企业经营分析领域,还可以细分出一些重要的价值投资原则,比如护城河概念和均值回归理论等。

谨守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主要是指为了弥补某些投资中必然包含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需要由股价给出足够的风险补偿才能买入。

安全边际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来考虑:

  • 投资组合以5只股票为宜。不少于3只,也不超过10只

  • 衡量对其未来经营的基本期望,以及达到这一目标的不确定性程度,综合考虑得出大致一个可以接受的价格区间

  • 如果公司处于经营局面的扩大性恶化趋势中,那么静态看起来非常便宜的价格也可能是个巨大的陷阱

价格提供了交易阶段的安全边际;企业不断创造价值的能力是长期持有的安全边际;股票组合以及资产的大致平衡提供了财富的安全边际。

想要对安全边际深入理解,既需要对企业价值创造规律的认识,又需要对市场定价特点和估值的深刻理解。

确定自己的能力圈

能力圈,是指对于已经具备了基本投资素养的人来说,划定一个更加熟悉和高成功率的行动区域。对于缺乏基本素养的人来说,先不要奢谈什么能力圈了。

巴菲特说过:“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能力圈的边界,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在投资的初始阶段,广泛的尝试不同的领域,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观察,最终抽象出高价值企业的特征。并且通过基础性的广度研究,在实践中观察自己对于哪个领域和哪个投资机会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然后专注于这种机会,转化为深度的研究。

在投资界我们经常会看到非常多的分歧,其实问题并不在于哪条路是完美的,而是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倾向是怎样的。需要真正了解每种方法的优点和局限,以及自己的能力特质。

确定自己的能力圈,需要考虑自我认知投资对象认知两个方面。

  • 自我认知

    • 每个人在能力上的倾向总是与性格特征相关联的。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弱点是什么,是构建投资能力圈的前提。

    • 知识的扩张并不必然导致能力圈的扩张。认知会有偏差。

  • 对象认知方面

    • 需要清晰地看到行业的长期发展演变,理解影响行业格局演变和形成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 对于投资对象的竞争优势有着超越市场普遍水准的深刻认识。

    • 能对于净资产收益率在长期的未来演化、结构变化有清楚的认识。

    • 对于投资最核心的原因和最大的风险都了然于胸,在获胜的概率和赔率上有满意的估算结果。

理解“市场先生”

需要认识市场定价的根本机制,理解估值的本质以及相关运用方法,认识到市场情绪和预期对于基本面的放大作用。

有效的自控能力

对于绝大多数骗局而言,是否让人上当往往并不取决于骗子的技巧有多高明,而是取决于我们内心深处某个未获得实现的欲望有多强烈。最高明的骗子不是去表演,而是去诱发内心隐秘的需求。

自我的情绪控制来源于理性。基本特征是不易冲动、不被情感影响判断力、重视证据和逻辑、不易受到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失去正常的思维判断力。

理性失衡的原因多半是面对多变的市场难以遏制的贪婪和恐惧

投资的陷阱与进阶

  • 不要预测市场。

  • 不要频繁交易。

  • 短期结果中运气远大于能力,长期才是和个人能力相关。

  • 别追求完美,而是搞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愿意以什么为代价。

  • 阳光底下没有新鲜事。多研究一些投资的历史,理解价值从产生到发展、高潮再到毁灭的客观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