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2)——接纳性语言

跟阿宝的沟通,离我原来的目标,越来越远。我能感觉的到,他在变得沉默,不想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以前倒也看过一些关于跟孩子沟通的技巧,但是终归抵不住教育的冲动,最后都是我在讲道理。也很少关注过他的反馈,或者说,他的反馈不如我的预期的时候,就是失望,以及更多的说教。

习惯的改变,是个艰难的过程。该改变的,是我。

先说态度。积极倾听,需要一个基本的态度:

  • 你必须真的想要听孩子要说的东西,这意味着你要花时间;

  • 你必须真的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管这个情绪是什么,不管他们的情绪与你想要的有多么不同;

  • 你必须信任孩子有处理自己的情绪的能力,并有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

  • 你必须认识到情绪是暂时的,可以改变;

  • 你必须把孩子看作某个独立于你之外的人。这种独立性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情绪

我们和孩子的沟通充满了“评价、责备、教训、警告和命令”,这些都传递了对孩子的不接纳。通常,孩子会成为父母口中的那个样子。当父母抱怨孩子不听他们的话时,很可能父母在倾听孩子说话时也做得不好。

父母的接纳必须表达出来。,所以,接下来说方法:

  • 什么也不做,不干涉孩子的活动,就传达了接纳的信息,防止打扰、接手、检查和介入,有时候甚至建议都会让孩子觉得是一种否定;

  • 什么也不说,被动倾听,也可以清晰的表达接纳感

  • 积极倾听,鼓励孩子分享他自己的想法、判断或情绪,但是不包含倾听者本人的任何想法、判断或情绪

“我明白了。” “真的呀?” “有意思。”

“给我讲讲。” “我们来讨论一下。” “你想谈谈这件事。” “我很想知道你的想法。” “这似乎对你很重要。”

家长必须准确解读孩子的情绪——孩子内心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孩子的语言,反馈给孩子进行求证。倾听者并没有发出他本人自己的信息——评价、意见、建议、推论、分析或者质疑。他只是把对发送者的话的理解反馈回去,不多也不少。父母的反馈一般都是以“你”开头,对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和同情,但同时又让孩子对自己的问题负责任

当孩子可以把问题说出来时,会比仅仅在心中思考,想得更加透彻,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习惯的改变,很难。但是已经到了必须试试的时候了。我不想失去阿宝的信任,何况,还有阿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