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持有(1)-- 逻辑支点

逻辑支点

对一个企业的认识不能局限于细节,否则容易受到干扰。能够长期持有的前提,是建立一个符合投资周期的核心支撑,称为逻辑支点

逻辑支点的基本提纲包括:

  • 投资这个企业的战略理由是什么?

    对这笔投资的总体期望是什么?

    这些期望是否立足于长期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中不易改变的因素?

    这些因素本身的牢靠性和相互联系的逻辑性是否足够?

  • 投资这个企业的战术安排是什么?

    按照什么步骤来建立头寸,在什么时机背景下分别执行买入、补仓、持有、售出、清空?

    在整个投资组合中所承担的角色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

    是看重高弹性的潜力,还是高稳定性的一面?

  • 影响企业发展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素是什么?

    哪些因素是所预期的前景能够实现的生死存亡给前提条件?

    在持有给过程中哪些是可以容忍的现象,哪些是必须高度敏感的问题?

建立逻辑支点的关键,在于从一个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生意和投资。有三个重点:

  • 必须具有叠加和递进关系

  • 必须包含企业发展经营的最核心要素

  • 必须建立在较为明确的可观察事项,和较为稳定的因素上

巴菲特投资比亚迪的逻辑:第一,谁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是他们在严肃地从事一件对于这个星球非常重要的事。第二,他们自1995年以来记录良好,从30万美元起步,短短7年进入汽车市场,并做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事情。第三,芒格说王传福是安迪生和韦尔奇的综合体。

这3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支点:第一,比亚迪处于能源和汽车的交集,是容易产生大市值企业的行业,并且在充电电池和汽车领域都占据一个较好的竞争位置。第二,良好的经营记录证明了能力;第三,王传福具有伟大企业家的特质。

巴菲特对伯林顿铁路的投资逻辑:第一,美国未来的繁荣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国内是否存在一套高效并且维护良好的铁路系统,这次收购是对美国经济前景的一次豪赌。第二、与主要的竞争对手汽车运输相比,铁路存在巨大的成本和环境优势。第三,伯林顿铁路在美国西部货运及能源运输上具有独特的地位。第四,高度城市化的美国已经很难新建竞争性的铁路系统。

巴菲特对IBM的投资逻辑:第一,在今后数十年内,全球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业务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第二,对于一家大公司来说,让IT部门停止使用IBM的产品是一件大事。第三,IBM在未来规划路线图方面表现出色。第四,IBM在留住现有客户的同时,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较大的增长。第五,到2015年,IBM计划使运营利润达到每股20美元(2013年末为每股收益14美元)。第六,IBM自2013年以来,已经支出了超过1000亿美元用于支付股息和股票回购。

相比起来,比亚迪的逻辑更像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可能性的风险投资,而伯林顿和IBM的逻辑主要建立在长期的业务发展前景具有吸引力、高度的客户粘性(IBM)、不可复制的市场地位(伯林顿铁路)、良好的财务和股东权益安排和由此带来的在未来繁荣时期的大概率的良好回报。

逻辑支点是体现在支撑“投资理由和持有周期”的意义上,而不是决定买入的时机。买入的理由只有一个:不但好,而且便宜。逻辑支点是对这笔生意得以延续、对这个企业得以发展的深刻洞悉。建立的前提是对行业和企业基本面的详细研究,并建立在深刻的洞察力的基础上。

长期投资的层次

逻辑支点的建立要与投资的周期相匹配。

一般3-5年的投资必须基于对这个企业某项决定性业务或产品的发展认识。因为重大业务及产品从酝酿、试点到大规模推广,大体需要一个这样的时间段。市场从供需失衡到逐步平衡也大体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内实现。

5-10年的投资必须判断出这个企业是否具有系统性的优势。在竞争的各个主要经营节点上都有可持续的能力,并不存在重大的短板。最重要的是企业具有持续推出重磅业务和开拓空间的系统性能力

十几年、几十年甚至终身持有的投资,必须认识到,只有符合经济发展大势和规律的生意才能够长期存续,只有特定的优质生意模式能穿越多个景气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