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效能训练(9)—— 第三法解决不了的问题

有些问题,不是靠第三方就能解决的。

  • 价值观冲突

    当家庭冲突涉及到价值观、信仰、个人品味时,我们可能不得不用其他方法来解决。因为孩子常常不愿意把这些问题摆在谈判桌上。在孩子的观念里,只要他的价值观没有以任何切实具体的方式影响到你,他就有权利保留他的价值观

    如果父母固执的介入,力图改变孩子的价值观,他们的干预几乎都会引起孩子的斗争、抵抗和怨恨。当孩子认为他们的行为没有干扰父母的需求时,他们的行为与成年人一样,会进行激烈的斗争,以保有他们的自由。这也是青少年叛逆的主要原因

    父母必须接受,第三法并不是一种按照父母的理想来塑造孩子的方法。如果父母试图用这种方法来达到目的,孩子肯定会将他们的意图看穿,并加以反抗。当父母试图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改变没有影响到父母生活的行为时,他们也丧失了改变那些确实影响了他们生活的行为的影响力。

    父母与孩子必须达成一致,即孩子的行为确实对父母产生了切实而具体的影响。只有这样,他才愿意参与“没有输家”的问题解决

    当然,如果孩子愿意把他们的不可接纳行为,限定在父母看不到或者听不到的时间和地点,作为回报,父母不再对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也是一种解决的方法。

  • 价值观传递

    父母并不真正“拥有”孩子。父母也无法塑造他们的孩子,向他们灌输自己的价值观,改变他们,控制他们。

    父母会一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榜样——父母的行为比父母的言语,更能展示父母的价值观。父母只能通过日常生活的以身作则,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按我做的去做”,是唯一的方法

    我们无法通过权力和权威强迫另一个健全的人来接受我们的价值观。权力和权威可以控制他们的行为,但是很少能控制他们的思想、信念和想法

    孩子有很多行为是父母无法改变的。唯一的办法就是接受这个事实。

父母调整自身,预防亲子冲突

有时候,父母自己才是需要改变的人。比如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身对待他人行为的态度,从而变得更加接纳他人的行为风格。父母也一样。

一个人接纳他人的程度和接纳自身的程度之间存在直接联系。一个接纳自己的人,也会对他人有更多接纳。父母如果通过独立的、有效的努力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不仅能够接纳自己本身,也不需要从孩子的行为中寻求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自尊较高,以自己的独立成就作为坚实根基的人,对孩子以及孩子的行为更加接纳。

很多父母把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续。这种想法经常导致父母试图影响孩子成为他们定义的样子,或者是他们遗憾自己未能长成的样子。而在健康的人际关系中,一个人能够允许别人于自己是“分离”的存在。这种分离的态度存在的越多,就越不需要去改变他人,且更能容忍他人的独特性和行为差异。孩子并不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个体。

孩子会给世界带来无限的可能性。未来的道路和方向有无限的可能。不要希望你的孩子成为某种特定的样子,只要期望他们有所成长就好。

很多在亲子关系中陷入麻烦的父母,都是那些是非观念极其强烈且严格的人。一代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未必是下一代人的信仰和价值观。我们的社会需要进步,一些事情是需要坚决反对的,不合理的压制和强制的权威应该被坚决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