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来看股市的投资回报率,扣除通胀后大约在7%。但在较短的时间周期内,比如几年,时机这一要素的重要性是巨大的。投资者不止要专注企业的研究,还要理解和运用市场时机,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买卖时机,通常不那么令人舒服。最佳的卖出时机都是企业最景气,市场反应最热烈和情绪最高涨的时刻,而最好的买入时机往往是企业气度低迷,前景不明,遭遇突然的重大打击,市场评价也是最糟糕的时候。
-
当前优势型
公认的大白马,这种企业的波动范围往往较小,因为其在竞争中的不确定性相对较低,业绩稳定性较高,市场对它们的分歧较少。流动性较高,但是基本属于机构持仓的前列。
良好的买入时机来自两者情况:
- 对天花板的疑虑导致股票出现折价。比如在竞争行业做到第一的格力电器。
- 遭遇黑天鹅时间的打击。比如白酒的塑化剂事件。
如果企业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优势不可动摇,而且行业增长驱动力也强劲,则可以长期持有。
要保持对估值变化的敏感度。这种企业业务弹性低,经营绩效展现充分,再次提升的潜力较小,不容易产生持续的超预期因素。在靠近历史估值上限区间考虑套现问题。(如果估值区间穿越牛熊市的背景,参考性更强)
-
高峰拐点型
买入时机出现在市场对这种业绩拐点已经有充分预期的时候。也就是PE大幅度下降之后。当这种观点被证伪,就带来了估值修复的动力。
当然也有风险,比如诺基亚或者雷曼兄弟。
市场预期对于高峰拐点型企业的提前反映,在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增速依然增长时,市场给予企业的估值可能一路下滑,这会对投资造成巨大的损害。比如一个企业保持每年净利润35%的增速3年,但估值从25倍跌到10倍,那么这3年的实际投资回报率是0。
-
持续低谷型
判断的依据是最基本的资产价值。如果它扣除各项负债后的净现金,或者未反应真实价值的土地物业等资源相当丰富,甚至市值也低于这些硬资产价值的时候,就可能存在投资价值。
当然,任何一个可测量的当前基准价值(比如净现金),必须在确保企业不再继续毁灭价值的前提下才有效。
这种烟蒂股很少见,很难构建一个足够分散的组合,风险很高。一般不具有长期持有价值。格雷厄姆列出了几种卖出的情景:股价上涨50%后,两年依然低迷没有上涨,失去分红的能力。
-
低谷拐点型
主要是判断导致当前业绩很差的压制因素有没有解除。比如国企改制。
另一种是行业性亏损转向全面景气的时候。由于之前已经出现巨额亏损,股价大幅下跌,表现为高PE和低PB,这时候是买入的好时机。
除非判断拐点已经转变为企业的长期优势和成长周期,否则卖出的时机可以是股价大幅反弹后,获利了结,只赚最低风险部分的钱。
-
未来优势型
最稀少。但是提供最宽的买入时机和最长的安心持有期。
在时机的讨论中,将对象恰当定性是首要的,对象的属性决定了不同的交易时机的选择。对个人来说,重要的是不断提升自己准确定性的能力,扩大自己的能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