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大脑不是不记得,只是整理的能力还不够成熟,无法回忆也说不出来。这些大量被体罚的经验,会演变成潜在的记忆,还可能发展出未来的三种人格特质:
-
不自觉地模仿大人的暴力
-
幼儿时期的经验,长大后,对于暴力有过度莫名的恐惧
-
越打越皮,越来越难警告,甚至有时会产生自暴自弃的情绪
五种无效处罚,孩子更不听话:
-
对孩子大声咆哮
大人骂孩子可以,但是问题是大声的咆哮,会造成孩子害怕,也有年纪较大的孩子,会产生反抗心理、不服气! 造成更多亲子间的对立与冲突。以柔克刚的处罚,才是最好的处罚,才会让孩子真的教到心里面!
-
不听原因的处罚
孩子犯错的当下,爸妈都会急着修正孩子的行为,马上进行处罚,却没有时间让孩子说出他犯错的原因,这样做只会让孩子不知所措,会让他不知道接下来应该要怎么办。
-
乱剥夺权益
孩子常常发生的状况是,譬如玩具不收,爸妈会说:“那明天就不要出去玩了!因为你玩具不收,今天不乖!”这个叫做乱剥夺权益,因为你剥夺的东西跟他造反的东西是无关的,玩具不收处罚的东西,要跟玩具有关,就事论事的处罚。乱剥夺权益更会让孩子钻漏洞、孩子开始更会顶嘴,可能会说“不去就不去啊!”,结果最后更生气的还是爸妈!
-
漫无目标的处罚
漫无目的的处罚就是一直在碎念、一直骂孩子,但是都没有时间上的控制,没有告诉孩子,你必须要怎么样做才能对或是不被处罚,没有目的没有目标的处罚,孩子欢必霸会更久!因为孩子已经乱掉了,他不知道你现在再跟他沟通什么?
-
公共场所处罚
在公共场所里面或者是在大众场所里面,去进行处罚,或者是进行言语上面的怒骂,反而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五岁以上的孩子,孩子犯错当下大人都急着教,没有一个爸爸妈妈想要对孩子进行处罚,可是我们会不自觉去做不对的处罚。
四技巧,爸妈有效处罚这样做!
打孩子,孩子只是皮肉痛,为了逃避处罚,当下立刻跟你说下次不敢了,可是经常连自己犯什么错都不知道!这不是正确的教养,你应该用其他的惩罚方式:
-
自我检讨处罚法 ( 冷静、具体指出行为的处罚)
带孩子去罚站读秒,结束时,让他说对不起,并完整的说出”我下次再也不敢再打弟弟了!”等错误行为。
-
时间暂停处罚法 (限制,安静区的处罚)
把孩子抓到面前来,时间暂停,限制他接下来的活动,请他好好看着你,跟他说你现在非常生气,因为他做了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不准嘻皮笑脸,请他自己观察他做了什么。例如他动手,让人家痛到哭,他喜欢这样吗?
-
剥夺权益处罚法 (与犯错有关的剥夺处罚)
“乱丢玩具没收拾好,玩具就会跟你说拜拜一个礼拜”,大人要处罚的是跟玩具有关,而不是处罚不相关的事情,例如:不收玩具!等等就没有果汁喝!这种没有相关性的处罚,把教育的重点都模糊掉了!更有可能会激起孩子反抗的心理!
-
承担后果处罚法 (自然后果的处罚)
我们可以提醒孩子犯错后的自然后果,例如:鞋子乱丢,就不要出门,户外的活动是你自己耽误的,你越慢,玩的时间及项目就越少、警告好多次还打人,我们得将弟妹跟你隔离一下,因为你动手,他会怕你,你必须尝到没有人玩伴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