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的运作方式
经济学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
- 社会应该生产什么
- 应该如何生产
- 谁来消费所生产的东西
对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有两个极端:政府管制和个人自由。而经济学必须跳出意识形态,追求务实。应该严肃看待“权衡取舍”,不止要看初衷,更要审视过程和结果,思考到底是谁最终收益,谁最终承担代价。很多经济取舍能帮助一些人,却同时伤害了其他人。必须要统计受到帮助或者伤害的所有人,而不是“新闻里的几张面孔”。
用“看不见的手”来引导市场。如果某个东西想要少一点,那就课税来抑制;想要多一点,那就补贴来鼓励。
真正的成本,不是已经花的钱,而是你放弃的东西。
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决定的,而不是生产者。我们谈到价格时,指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
供需的均衡点是市场经济的趋向,但市场并不总是处于均衡状态,也并不表示人们对这个结果感到满意。
思考需求与供给在特定情况下有无弹性这个基本概念,也许可以对特定政策的结果作出有凭有据的预测。对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都适用。
- 工资的均衡点是由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决定的。劳动力需求在短期内相当无弹性,但是长期是有弹性的。
- 提高最低工资,对失去工作的低技能工人对影响更大。
- 相比美国,欧洲的工会化程度更高。工会可以通过劳动契约的协商提高会员工资,也能够通过社群、师徒等方式培养更具生产力的劳动力。不能简单评判工会的好与坏。
- 资本的报酬率体现在利息收入上。
- 企业筹资的管道包括留存收益、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和股票。
- 个人评估投资标的时,要衡量报酬率、风险、流动性、税负这四个要素。投资的时间规划,是个人对风险承受度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