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第一课 - 周期

由于价格调节机制需要时间来完成供求平衡,这个机制发生作用的时间差就产生了周期。价格调节机制发生作用需要的时间越长,周期性就越强。原材料采购、工人培训等生产过程的滞后,会被众多企业的错峰生产叠加,再加上销售渠道的吸纳和缓冲,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很小。真正的行业周期,是由固定资产的投资波动造成的,同时收到社会总需求(宏观经济)的影响。

宏观周期分成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生产者在发现供不应求的苗头后,传到到产出品,会经历不同强弱程度的时间差。需求端的周期来自于企业盈利状况、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甚至情绪的变化。这通常与宏观经济相关。

强周期类别

  • 资源类,如黄金、采矿、煤炭石油等

    原因一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投资建设期;二是作为国民生产的绝对上游,受下游企业需求变动的影响特别明显。周期长达几年甚至十几年。

    原材料行业的产品价格完全可以降低到一个难以置信的水平上,以至于该行业所有企业都在亏损,并且可能是长期、严重的亏损。不要小看衰退的持续长度。

  • 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或与之相关的运营行业,如房地产、船舶、港口、航运、半导体设备等

    产品容易集中交付,或者集中缺货,供应端对周期的影响较大。

    生产企业的负债表上,很大一块“在建工程”或者“存货”;运营企业的负债表上,一大堆的“固定资产”以及费用化的融资租赁。

    在景气高峰,投资者应该对“订单排到几年以后”保持足够的警惕。

  • 大额耐用消费品,如汽车制造

    两个特点。一是耐用,好几年才更换。二是大额,不是想换就换。

    注意首次购置和置换的区别。首次购置的需求属于消费升级,与经济景气程度的关联性没那么高。

  • 金融业,如银行、保险、券商、金融租赁等

    周期与生产企业不同,没有厂房产线,因此也不存在供应与需求的延迟传导。也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

    周期性主要来自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而宏观调控多为逆周期调控。

周期股

理想的周期股买入条件:

  • 股市低迷
  • 行业低谷
  • 寻找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并找出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真实理由。如果找不到,宁可错过
  • 确定行业可以走出低谷,并耐心等待行业复苏迹象

判断行业景气度的方法:

  • 通过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产量、销量、价格走势,得出供求趋势
  • 归集企业经营情况,比较历史经营数据,比如ROE、利润率、开工率
  • 实地调研和财经新闻

判断周期的反转,以及股市的反转,都是非常困难的。重要的是找到理想的周期股买入条件,等待“戴维斯双击”。

无差别产品行业的周期股

比如资源类、水泥、大部分农业、航运等。投资者要寻找低成本上市公司,了解其如何获取低成本,以及低成本能否持续。主要是看毛利率或者净利率的指标。

周期企业的利润率,只有在萧条期才有比较价值。一些高毛利的行业在下行期,周转率下降销量停滞,使得固定成本分摊急剧增加,侵蚀利润率。

应该重点关注在行业萧条的年份盈利好的公司,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优秀的企业也会在年报中阐明低成本的原因

如果行业供过于求严重,还会出现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另外只要产品的售价超过浮动成本,企业就不会停产,否则固定成本的摊销会使亏损更大。而固定资产的建设周期越长,寒冬就越长。

差别行业的周期股

比如汽车、白酒、饮料等。产品差异化越大,品牌的溢价能力就越强。

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通常分为高中低端。高端产品并不代表更高的利润率。面临的问题包括生产成本高和消费受众窄。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会出现消费下沉的现象,也就是选择品质次一级的产品。而生活必需品的需求会上升。一种产品的固定成本占比越大,利润受销量变化的影响也越大。

应该重点关注品牌黏性强的公司。关注产品价格(能够保价)、产品销量(不降反升)和利润,以及趋势的变化。

有些行业因为成本,不能降价来抢占下一层的消费需求,就会发生洗牌。比如汽车。还有一些,高低端产品成本差不多,危机时高端产品降价来抢占市场,中低端就很难过。比如白酒。

周期下行时,一部分不受欢迎的产品退出市场,会使得市场更快达到供需平衡。剩下的企业也就更快走出寒冬。

周期股的复苏

归根结底需要改变长期的供求关系。一是供应量减少,优胜劣汰,淘汰过剩才能;二是需求量增加,可能因为宏观经济向好,或者消费升级等因素。

新产能的建设周期越长,固定成本的占比越高,完成产能淘汰的阻力也越大。还要注意由于国际分工导致的产业转移,以及其他更有成本优势底替代品导致整个产业变成夕阳产业。

无论是企业实体的复苏,还是股价的复苏,都很难判断,而且可能并不同步。 最好等待比较明确的复苏迹象,比如宏观积极好转,以及行业和个体的供需有改善再出手。指标是:价格、销量、利润

金融行业的周期

宏观经济周期波动以及与之对应的调控措施,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及价格产生影响。这是银行业周期的主因。

保险业的周期来自于其配置的资产收益的变化。

金融业最危险的时候是经济由强转弱的时期。最安全的时候,是风险意识高涨,惜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