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现思维
未来现金流(成长性)难以估计,终值难以估计,贴现率难以估计。现金流贴现模型更适合债券等现金流容易被预测的投资品种。
任何一家企业的永续增长率都不可能大于GDP增速。
以贴现率思维审视风险补偿
经济危机出现时,投资者倾向于抛售股票债券(价格下降,对应风险补偿利率上升),购买国债(价格上涨,对应无风险利率下降)。经济不好时,比如房地产业,老牌优秀地产公司的发债利率会下降;部分高杠杆的民营开发商发债利率下降很少。弱周期股,比如酒类、医药类股票相对强势。
债权的现金流就是各期的利息,终值就是票面值。贴现率是同期的无风险利率加上违约风险补偿。相同的现金流,贴现率越高,现值越低。
股权投资的受偿权在债权之后,因此贴现率至少大于有息负债的综合融资利率。更保守一点,应该大于最高一笔有息负债的利率。股票的低估值反应了更高的风险补偿。
以贴现率思维审视杠杆率
如果增量资金的回报率 > 有息负债的税后成本,增加杠杆就能提高净利润。但是在加大杠杆率的同时,借贷成本是逐步提升的。因为在股东权益不变的情况下,违约风险增加,债权人会要求更高的利率。因此杠杆提高时,必须提高现金流贴现模型中的贴现率。
对于风险较低的行业,比如公用事业,上市公司可以加杠杆获得更高的成长性。如果上市公司风险较高,杠杆又降不下来,作为投资者只能用控制仓位来对冲。
如果上市公司负债非常高,股东权益非常低,反而此时会有溢价。因为公司主体的有限责任导致可能的得到很多,可以失去的很少。此时反而有较高的市净率,就是所谓的“赌一把”。
杠杆与成长性
当被收购公司为10-12倍PE时,因为收购公司本身有杠杆,被收购公司的市盈率就自动降到了6-7倍(考虑负债成本年化5%)。(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