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迟到?”
“是因为堵车。”
传统想法是行为决定结果。而个体心理学认为,是先有了对结果的预期,才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你为什么迟到?”
“不是因为你没有时间观念,而是因为你想过这样做的结果。你知道,对方会等你。”
如果你想快速有效的说服别人,你需要改变对方对结果的心理预期。
四个法则
-
从对方出发,找到他的痛点
跟阿宝说100遍不要看ipad,可是没有用。这样给他的心理预期就是,“我是随便说说的,最多被他唠叨一下”。他可以忍受这个结果。而如果改成罚钱,他就在乎了。当然,最好的方法,是既能保护对方的利益,又能达到制约的效果。比如写检查,200字。
要明确让对方知道,表现不同,结果会有什么差别。要保证结果上的差别,是他真正在乎的。
-
明确执行人
阿宝说:“我就不让你罚钱,你能把我怎么样?”
“那好,我直接从你零花钱里面扣。”
必须要有一个可以对结果进行实实在在执行的人。
-
足够坚定
“反复说”不是“足够坚定”,而是要真的敢于去执行给出的结果。对方会不断去试探你的底线,据此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再不吃饭,今天就没饭吃。”
设置的结果是“不好好吃饭就没饭吃”,目的是“让孩子好好吃饭”。自相矛盾。
设置的结果不能和目的自相矛盾。否则很难做到足够坚定,也就不会有人相信。
引申出来,就是答应的事要做到,否则对方的预期就会变成:“你说了不算,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
改变参数
不按套路出牌,让事情不在原来的脉络下发展,从而改变人的心理预期。
“世界咖啡馆”开会法。开会的参数包括时间、地点、人数、环境、形式等。改变某个参数,重新设定开会的规则。参会人固有的心理预期被打破,行为也会随之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