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管理

冲突管理,

那些难搞的人

难搞,就是感觉我必须顺从别人的意愿,感觉我自己被控制了。我们感觉被控制的原因,一是思维限制,二是回避情绪。

思维限制

我们一想到要跟难搞的人表达不同的意见,就会觉得太难了,说了也没用。感觉前面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种惯性思维导致我们回避冲突,害怕发生不好的事情,于是做了很多不情愿的事情。实际上,并不是对方要挟了我们,而是我们被这种惯性思维所限制了。

有一些事,不一定真的会发生。有一些保护措施,可以提前准备好。就算真的发生了,设身处地想一想,也许是我可以承受的。

打破这种惯性思维的方式,可以采用一个有效的方法:黑色的想象

  1. 最坏的结果,是不是真的可能发生。它对我的损害有哪些?
  2. 如果真的发生了,有什么办法去应对,减少伤害?
  3. 没有发生之前,可以做哪些准备?

通过想象我未来的场景,思考未来我行动的方法,最终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我的自由意志,摆脱控制。

回避情绪

有时候,为了回避激烈的情绪冲突,我们会选择妥协,强迫自己满足别人的需求。

一个有效的放法:暴露疗法

让人直接暴露在让它感到强烈恐惧的刺激环境中,从而让他逐渐的承受并能适应的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法。一旦真实的面对,也许并非不可承受。比如去街上找陌生人要电话,从而克服对被拒绝的恐惧。

  1. 做好准备,比如环境准备、心理准备
  2. 沟通中保持平和缓慢的语气,尽量去共情、理解,积极倾听

有一些关系的改变是基于情感冲突的。冲突不一定是坏事,而是改变关系的契机。

宁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不是所有的控制都要被摆脱的。有时候这是维持亲密关系的一种方式。适度的控制和冲突,是双方关系的纽带。不然,双方会越来越疏远。

那些跟我意见不一致的人

为什么别人总是挑刺,不同意我的想法?之所以我们委屈愤怒,爆发冲突,只有一个原因:对方提出了跟你不一样的看法,而你认为别人是恶意的质疑、伤害和控制你

人类对很多事情的情绪反应,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是客观事实本身导致的。而是我们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和态度导致的。不同的主观认识,会导致不同的情绪反应。

所有的看法都具有主观和多样性。即使截然对立的看法,可能都是正确的。比如顺境还是逆境更有利于人成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思考模式和价值观。只有那种要求别人的观点跟自己一致的想法,才是错误的

守住立场、达到沟通的目的

  1. 变换角度

    第一,当你感觉对方攻击你的时候,看到他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个观点跟你的不一样。

    第二,如果马上要发生冲突时,立刻想想跟对方沟通的真正目的。

    这两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在那些失控现场,把握自己的情绪,以最快速度回归到正常沟通的状态。

  2. 坚定立场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立场,同时表达对对方的不同看法的接受,来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可以延续下面说话的套路。

    • “你说的也有道理,你认为……”。此时尽量不要改变对方的原话,不要含沙射影。我们是真心的尊重、欣赏他们的看法

    • “同时,我考虑的是……”。用“同时”不要用“但是”,不要指责对方,只要说出自己是如何思考的就可以了。

    • “我们考虑的是问题的不同方面,没有谁对谁错,也不一定谁要说服谁……”。

  3. 承担责任

    对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行动上只有一种选择。我们之间的博弈不在于谁更有道理,而在于这件事情上谁能负责

    “有时候,你可以对抗乔布斯的力量,这样的话不但可以幸存下来,还能茁壮成长。因为如果乔布斯审视你一番后,认为你清楚自己在干什么,他就会很尊重你。” –《乔布斯传》

    表达自己尊重对方的看法,但在行动上,依然会在权力允许的范围内坚持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为了维护双方的关系,需要再次和对方强调,这只是因为我们双方看法不同,不一定是谁对谁错,以此来寻求对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