痕迹识人销售由心

基于对不同的人的理解,同样的销售技巧差异非常大。好的销售,专业性比销售技巧更加重要。

销售成交的三重匹配原理

人际关系成立的必要条件

不考虑血缘,人际交往中能建立关系状态(朋友、夫妻、恋人等)的原因,是彼此满足了对方的需求

销售过程,就是客户有支付能力,而我的东西能满足他的购买欲望。销售成交的两大核心要素:需求和支付能力。购买欲望从广义来说,不仅仅来自于物品或服务本身对我需求的满足,也包括了由于购买给我带来的其他一些需求满足。

有时候我们被迫买一些东西,是为了不让身边的人觉得不舒服。比如集资买统一的衣服,并不是为了衣服本身,而是为了在跟他的人群交流的时候,不让自己显得落伍和被孤立。他对衣服没有渴望,他只是为了获得身份的认同感。

我们首先要看客户有没有支付能力,其次要看有没有购买欲望。少了任何一个条件,成交就基本不可能。当客户没有选择的时候,这两条都具备就一定成交。而当客户有多种选择时,他也可能和别人成交。

一般而言,需求是决定性的。所以观察客户,先看“购买欲望”。当然必须在合理范围内。支付能力是有弹性的,超过弹性时,欲望再强也没有办法。欲望也是有弹性的,当消费金额越小,这时候的购买会比较随意。

人会花100万看病,但不一定会花100万买辆车。直播间里可以让人冲动消费,但是不太可能遇到卖房子的。

不同支付能力购买意愿下的销售策略的组合:

  支付能力弱 支付能力强
购买意愿强 卖低价产品 卖价格高的产品
卖收益最大的产品
购买意愿弱 放弃 激发购买欲望

对购买意愿低、支付能力高的客户,很多销售没有了解客户不想买的真正原因,而是一直企图说服他,这个是没有用的;对支付能力弱、购买意愿强的客户,需要做适当筛选,他们对组织的价值贡献不高;对目前支付能力弱、购买意愿低的客户,不要去伤害这个客户。

C端销售的三重匹配

谈判者个体需求的满足、谈判者家庭需求的满足(夫妻)、谈判者家族需求的满足(双方父母)

一般而言,满足谈判者个体需求时,成交的概率就已经很高了。但是,销售金额越大,家庭和家族的影响越大。产品或服务涉及到家庭或家族的人越多,其他角色的影响力越大。比如房子、保险。

跟客户聊天,多问问家庭和家族的需求。

谈判者、支付者和决策者,有可能是分开的。其中关键人物是决策者。快速发现谁是决策者很重要。

给孩子买东西,预算范围以内,孩子是决策者。超出预算,父母是决策者。

B端销售的三重匹配

组织、谈判者个体、小团队

这三个需求都满足的时候,成交才有可能实现并且稳定的持续下去。最重要的是满足组织需求,然后也要满足谈判者个体需求。合同金额越大,组织需求的满足就越重要。

回扣只是谈判者个体需求中的一种。

B端销售对谈判者个体的利益满足度高,好处是在当期的销售中成交的难度降低,但是后期,一旦谈判者发生变化,业务的稳定性会降低。

如果客户的更换成本非常高,那满足个体这种方式问题不大。

组织越大,决策链条越长。小团队通常会位于决策链条上,可能会涉及多个部门。

在B端销售过程中,谈判者和实质决策者,大概率由不同的人担任。需要发现实质决策者和关键人物一定要了解决策或审批链条,以及他们的需求分别是什么。在不同的业务下,实质决策者可能是不一样的。是不是满足实质决策者的需求,决定了业务能不能往前走。

还有一些关键人物,比如使用产品的人。这类人,他同意,这事不一定能成;但是他不同意,这事就一定不能成。

获取这些关键信息的最好来源是内部人,层级越高越好。也可以察言观色,包括谈判时的座位摆放,主谈的人在做决定时要不要去看其他人,等等。

B端销售中的关键人物的变化与判断

  • 关键角色包括:最高级别的管理者、环节过程中的实质决策者、可以说“否”的人、整个链条中最开始的人(无客户关系时)。

  • 关键角色在动态变化。高级别的负责人被快速换掉的概率是非常高的。销售过程中,保持和客户足够频率的沟通非常重要

  • 不要轻易得罪任何一个看起来无足轻重的人物。

与客户构建信任的三个正向要素和一个负向要素

信任只有在客户有选择的时候,才是成交的必要条件。客户没有选择的时候,信任并不重要。

麦肯锡信任公式

信任 = 可靠性 x 资质能力 x 亲近程度 / 自我取向

可靠性就是靠谱;资质能力也叫专业能力;亲近程度也叫心理距离;自我取向是指个人利益的自我倾向性,是不是都是在为自己牟利。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降低。好多父母前两点做的不行,所以父母的自我学习和成长很重要。

专业能力

专业水平越高,赢得他人信任的可能性就越大。好销售要对自己的领域足够专业,而且最好比客户还专业。销售的专业水平相比客户的越高,对客户的影响能力就越强。

最典型的就是医生看病。

心理距离

缩短心理距离,沟通频率很重要。所以要提高销售人员拜访客户的频率。沟通的方式也很重要。B端业务线下的见面对于成交的推动很大。线下交流都是为了拉近心理距离,构建信任。面带微笑的人,给人的感觉就是亲和力强。

嘘寒问暖就行,甚至不用谈业务。能见面一定要见面,当然因为时间分配的原因,要做客户的分级管理。跟客户在社交媒体上做频繁互动,也是缩短心理距离的方式。

双方之间相互开放隐私之后,信任程度会迅速增加。隐私,在不同人心中界定不一样。

从销售的角度来说,隐私一般是指与个人经历相关的负面事情。前提是对方感兴趣愿意聊的话题。通常销售先开放隐私,当然是一点点过渡。如果是客户先谈自己的隐私,那接下来跟客户的交流必须非常的真诚。有的人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让人下意识的感觉到信任。

靠谱

靠不靠谱,这个不完全是自己能决定的,会有外界因素的影响。要证明自己的靠谱,需要时间和事件,但通常不能百分之百的证明。

自我利益取向

在跟人交往的时候,要说明自己没有利益取向,或者说利益取向是合理的。这个也是需要证明的。

想要索取,必先给予。对一个新客户,先想想能给他什么,尤其是能利用自己的专业帮他解决什么问题,让对方下意识的提高信任感。

免费试听课、食品试吃、七天无理由退货、给客户其他的帮助等等。

客户为什么会让步

谈判中的博弈,属于博弈论中的非合作博弈。博弈论在业务谈判中的最大挑战,是结果无法被完整精确的量化(由于需求的多样性导致)。

人的幸福感来自于比较。心理学上有个锚定原理。销售过程中,一个新产品的上市定价,对后期的销售非常重要。当客户对一件商品没有感知的时候,找其他能显示我们产品优势的竞争性产品,也能让销售更顺利。

在客户心目中,你最高档产品的定价定位,决定了你的品质。当需要跟友商竞品去比较时,要做到表述让客户不反感,同时又能影响他对事物判断的标准。

需求和价值观

一个人的忍耐度取决于对未来正面结果的预期强度。一种是想得到,一种是怕失去。

在谈判过程中,谁让步更多取决于谁更想成交。我们越着急成交,客户提出的条件就越苛刻。

C端销售,一般来说特点是客户数量多,金额相对小,单个客户对销售的影响不大。这时候不要轻易表现出太强的成交意愿。这样客户更容易接受你提出的要求。当然可以用策略和技巧来加强紧迫感。当客户感觉到不接受逼单时,结果会更差。

B端销售,有可能一个客户占很大的比重。这个时候要判断,客户如果不跟我合作而是跟别人合作,会比现在更好还是更差。如果是更差,那就要让客户感知到变差的可能性。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开局很难,但是一旦客户开始使用后,客户的忍耐度就增加了。因为如果跟现在比,更换会导致成本过高,结果变得更差。

让客户让步的前提,是合作本身能让客户变得更好或者不变得更差。所以要判断客户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的差异来自于价值观。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需求。所以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对未来正面结果的预期是不一样的。

价值观是评价一个人或者一个事情是非对错好坏的标准。但凡跟价值观的关联性极高的产品,如果客户的价值观跟这个产品有冲突,就不要花太多时间了,比如保险产品。需求是由价值观决定的。通常人的价值观比较稳定,所以需要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如果想让客户让步,那就要满足谈判者和关键决策人的需求。

一定要了解客户的细分需求有哪些,是如何排序的。好的销售不只是在话术本身。最根本的,是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包括组织需求、谈判者个体需求、小团体需求、关键人物和决策人的需求,挨个梳理

激发对方的欲望,加速对方的改变

稀缺性是让人产生忍耐度和激发欲望的重要因素。增加不安全感,激发购买欲望。客户欲望越强,忍耐度越高。

比如捂盘、找拖儿排队、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忍耐度可以用来判断对方的底线,判断对方跟你是一种平等的关系还是居高临下的关系,然后决定你跟他相处的模式。

舔狗意味着你对对方的预期很强烈,对方对和你的关系的预期为零,所以对方不会为你做任何改变。判断自己是不是备胎的方式,可以挑出你不喜欢的地方,让对方为你做出改变。如果他不愿意改,说明他跟你走下去的欲望并不强。

客户需求、痕迹入手

我们需要从人的角度来理解销售。需求的观察从痕迹入手。一个人在放松状态下,最先说出来的话,是他头脑里印象最深的。

在中国,已婚男人带戒指有三种情况。一、因为爱;二、老婆要求的,因为有前科不放心;三、适时的告诉别人已婚,三不原则。从个人角度来说,第三种更倾向于接受长期外派出差。第二种可能家庭的干扰因素较多。

闷骚型的人需要逗他说话,他有自我表现的欲望,但是并不非常强烈。

刺激原理

正面强刺激是指发生的好事。这会强化一个人的行为,不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

负面强刺激强度足够高时,会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强度更高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负面强刺激不可控,同样的事对不同的人影响可能完全不同。通过有意识的去制造负面强刺激,期望改变别人的行为,是不可行的。

失恋对情感经历丰富的人,可能刺激强度就不大。

跟价值观有关的产品销售,比如奢侈品、保险等,如果有些客户有支付能力而仅仅是因为价值观的原因不买东西,对这些客户可以持续保持关注。

重复弱刺激是塑造认知和习惯的本质所在。能力的本质是思维和行为的习惯。指望听课来改变习惯是不可能的。听课只能带来认知建立,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训练。

子女教育中,刷题的目的就是重复弱刺激。如果你希望员工要形成良好的销售能力,就是要求他把每个客户的需求都列出来,形成习惯。

越安全越放松越真实

如果能了解同一个员工在两个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变化,就可能推测出在这个时间段内发生了什么性质的事情。

一个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呈现出来的痕迹特征都是最真实的表现。越安全越放松,越放松越真实

酒品即人品。酒精麻痹了一个人的警惕性。只要是约客户吃饭,尽可能让客户挑地方。跟客户吃饭先扯闲篇。

客人进店,礼貌的打招呼,保持距离不要跟从。客户的行为可以暴露他的支付能力。客户在哪个柜台眼光停留时间最长,说明对那个柜台的价格接受度最高,要么价格在他预算范围内,要么他对这个柜台品类的兴趣度最高。等客户叫你的时候再去交流,效果会更好。

客户在放松状态下,越是先说的内容在需求排序中越靠前。对场所的选择都是以更放松更安全为目的。客户带着身边的人过来,也会让需求真实度更高。

点菜不看价钱的女生,要么是家庭条件特别好,要么是身边有人能支撑她不看钱。

B端销售第一次还是要去客户那儿。有助于看到这家公司的支付能力和支付偏好。以后建议约到外面,因为比办公室更放松更安全。

重大利益冲突面前,可以看清人的本性

买房、异地恋换工作等。赌品即人品

痕迹的分类

我们对人的判断,只有通过观察其行为举止与语言表述方可获得。有效的提问技巧、敏锐的痕迹捕捉观察能力、生活经验带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人的判断准确度就很高了。沟通中最可怕的是无表情沉默,避免痕迹表露。

算命的人,擅长通过几句话就筛选出目标客户,比如说:“你有血光之灾”,看看客户反应。对付这些高人,面无表情的回答:“你继续说”。

在人际交往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对对方进行判断:

  • 个人属性:这是一个人过去经历的重要痕迹呈现。

    比如微信昵称,越奇怪的表达,往往个人特质越明显。对孩子取名,越少见的名字,体现出的父母的价值观越明显。

  • 外在痕迹:这是判断对方性格特质和价值观的直观方面。

    • 穿着打扮:从头发开始,看到脚。

      当女孩用耳钉的时候,外向程度并不高。皮表带意味着自认是或者希望成为一个高逼格的人。

    • 行为举止

      小资青年追求生活的档次。文艺青年追求生活的差异。

      老男人和年轻姑娘,搂着肩的时候,是女人决定;挎着胳膊的时候,是男人决定。

    • 表述方式(口音、措辞、音量)

  • 内在痕迹:这是痕迹判断中最主要的部分,可以有效判断对方内心看待事物的标准以及验证真假

    • 言谈内容

洗脑

人都会被洗脑,区别在于在哪个领域被洗脑。

影响他人的三种心理状态:

  • 高接受度状态:洗脑状态

只要对方讲的听起来貌似合理,他就会听进去

当一个人进入到陌生领域,并且产生不安全感时,会让人更容易接受你给他传递的信息和建议。比如饥饿营销、数量有效先到先得、4S店说车有问题等,这些都会使人产生不安全感。

当一个人在感兴趣领域遇到他心目中的专家时,也会产生高接受度状态。树立专家形象,找客户心目中的专家去影响客户,是很重要的销售技巧。

带入高接受度状态的四个技巧:

  • 第三方背书可以增加一个人的权威性

    清华学历、名企管理层、一堆头衔、P2P公司高大上的办公室、一身奢侈品等。

  • 极度体力消耗时,人的思维能力是降低的

  • 仪式感的三大要求:流程环节多、规则要求严且繁琐

    在阅兵方阵中,下意识的感觉到自己在那个群体中的渺小;交响音乐会,只会让人怀疑自己的审美能力。

  • 打压对方,获得相对心理优势(洗脑培训 / PUA)

    人的差距越大,影响对方的能力越强。

    要求人跪着其实就是让人变得更低。

技巧没有对错,关键看用的人的初心。

  • 中接受度状态:安全放松状态

能不能接受别人的观点,取决于他讲的东西是不是符合我的逻辑

  • 低接受度状态:高戒备状态

对方讲什么我都不会信。

当一个人在接受他人传递的信息时,会下意识的做立场假设。这个假设不是说事情对不对,而是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当觉得这个人是坏人时,他说什么我都不信。道德攻击的目的,是在一开始就把这个人划入到坏人的圈子里

在客户面前,还是要保持一些做人的操守。

随着孩子的成长,逐渐从对父母的崇拜状态,到青春期的高戒备状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越来越低。过早的跟孩子做朋友,进入到中接受度状态,就丧失了对孩子价值观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期。而叛逆期不能用权威的方式,而是跟孩子做朋友。

学习的第一个意义,是让别人更信任你;第二个意义,是提高影响别人的能力,这是由认知差距带来的

我们需要警惕,跟人交流的时候,是不是进入到不恰当的状态。过度戒备和过度接受都是不合适的。提醒信息茧房,让自己对外界世界的看法和认知变得片面和狭隘。头条系高精度推送实际上加重了社会上人群之间的割裂。

洗脑原理的应用

  • 树立品牌权威
  • 获得正面感知的刺激,强化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感知(饥饿营销、奢侈品销售等)
  • 让正面刺激经常发生(微信群、论坛等)
  • 尽快消除负面刺激,或使用正面刺激进行弥补(售后服务、删帖等)
  • 销售之后的持续跟踪,是实现正面刺激强化和负面刺激消减的重要手段

让客户从认知到忠诚

使用技巧是因人而异的。跟客户信任度高时,交流效率极高。基于关系销售的本质就是信任。

题外话

好的销售管理者,一是需要足够专业(越基层,专业要求越高)。二是会带人,有意愿教人,也有足够的表达能力和学习总结的能力。三是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对钱欲望低的人很难成为优秀的销售)。